Do Re Mi Fa So La Si ~~~~
大家以前音樂課裡常聽到的「高八度」、「低八度」代表的是頻率變兩倍或二分之一倍,以C為例,中央C為261.6Hz、高音C為523.3Hz。
而La則為440Hz整,之所以為440Hz是因為腦波剛好能夠與這個頻率的聲音共振而讓人感覺舒服,同樣地,高八度的La為880Hz、低八度的La為220Hz,但除了八度的音階外,在音樂的世界裏還有所謂的「十二均律」,也就是把每八度又分為十二個等比數列而切出12個半音。
給可能只吹過直笛的理組朋友一個簡單翻譯:
「音樂上會把八度音階又依照頻率分成等比12等分唷!」
但為什麼是12均律?8均律、15均律不行嗎?
要解答這個問題,首先我們要先回憶一下國高中所學過的物理學,當我們撥動一個弦,發出的頻率會與弦長成反比,也就是:
頻率(f) = 1/(2*長度(L)) * sqrt(張力(T)/密度(ρ))
另外我們有學過兩兩聲波間是可以互相合成的,但如果合成的兩個波之間的頻率剛好差整數倍的話,此時的波就可以形成「諧波」,並且諧波聽起來更像音樂,若非諧波則會有種像是噪音的吵雜感。
因此,若要組成音樂部分,那麼弦長必須分別是原本的2:1、3:1、4:1……,但因為這樣子設計很容易超出我們耳朵所能接收的頻率範圍,因此退而求其次的求簡單整數比,也就是:
簡單整數頻率比:k+1/k, k = 1,2,3,4,5,6
那我們究竟該把每八度音階切成多少分會最符合簡單整數比呢?
如果我們切成n份,其實就代表有n個音階是:
2^(1/n)、2^(2/n)、2^(3/n)、2^(4/n)……、2^(n/n)
問題就變成了:如果我們想要讓它跟上面的k+1/k最為接近,這時候的n應該是多少?
這時候我們可以先算出成本函數(cost function),為求簡單這裡採用歐氏距離公式:
cost = (簡單整數頻率比-n音階裡最接近的值)平方後加總再開根號
我用Python算出了1~15分均律的距離,程式碼如下:
最後再畫出1~15均律的距離長條圖(下圖),發現最低點是12,也就是十二均律時可以最符合頻率的簡單整數比,這也是12均律的由來了!
最後讓我們驗算一下:
3/2 = 1.50 ~ 1.4983 = 2^(7/12)
4/3 = 1.33 ~ 1.3348 = 2^(5/12)
5/4 = 1.25 ~ 1.2599 = 2^(4/12)
6/5 = 1.20 ~ 1.1892 = 2^(3/12)
7/6 = 1.67 ~ 1.1892 = 2^(3/12)
發現12均律的結果的確很接近簡單整數比唷!
補註:
十二均律的由來是推理與猜測,我們實際上無法確切得知古人是怎麼用十二均律來定義樂理的,比方說k如果取到8或是繼續往下找到20等分,就有可能找到15、19均律,但多次嘗試的結果表明12是最常會出現的數。